经过一年多的市场洗礼,业界对无人零售已有了比较清晰的划分:自动售货机、无人货架(无人货柜)和无人超市(便利店)。未来不排除传统零售商和渠道商的加入,“无人”与“有人”的融合可能催生新的零售形态。
在笔者执教的学校,行政区、教学楼,都有摆放简便、自主、快捷的无人售货机——从卖咖啡到卖饮料到卖零食。记不起这种“无人货架”流行起来的确切时间,但大致有一年多光景。不过我清楚记得最先体验的经历。那是某个上早课的清晨,路过通往教学楼的要道上,看到一台新添置的无人咖啡售卖机,于是按照操作说明,扫码、点单、移动支付、取咖啡,全过程1分钟完成。河南售货机 郑州售货机 自动售货机 自动售货机销售 租赁 自助饮料机 自动售货机厂家 自动售货机价格 自动贩卖机 自动售货机合作 网址:http://www.henanyide.com 全国热线:4001010760
但几个月前,无人贩卖机不见了。问知情者,答曰因不赚钱,项目方撤了。仔细一想,出现这个结果也在情理中。要不是早晨买咖啡不便,我或许不会尝试去“无人咖啡售卖”;只要过了八点,当校园内外附近咖啡馆都陆续开门营业,有味道更纯正、品牌更好的,为什么还要再选择它呢?
从盛极一时到消停沉寂,可能是无人货架发展路径的缩影。一年前,借势“新零售”概念,“无人货架”“无人店”席卷零售业,并获得资本的高度青睐。据第三方机构《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》显示,当时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项目获得投资,最高达3.3亿元,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。抢风口、占跑道,在O2O(线上线下)折戟沉沙的一批人,迅速转战无人零售,在他们看来,其入口方式、场景服务、商业模式等大同小异。因此,在扫二维码、移动支付、自主选购之外,投放点位成了项目与项目之间为数不多的“差异点”。这似乎跟投资房产、店铺的逻辑一致,地段是第一要务,支撑在背后的则是“流量思维”。
所以,当资本实质上更多被投向场地、渠道,而非改善无人售卖的服务体验或增加其品类同时降低其仓储、物流成本等关键问题时,最后赚钱的可能只有物业出租方。随着“无人”卖点迅速降温,市场又恢复理性,无人货架攻城掠地、新一轮融资消息被裁员、撤点、资金链断裂等新闻覆盖。剩下的只有少量头部玩家。
作为线下销售,无人货架仍要抓住零售本质,后者是选品、仓储、物流,用户归根到底是要买到高性价比的好货,方便只是一时动力,而非根本动机。但绝大多数无人货架只是把一些超市、便利店的“大路货”摆上架,挑选余地不大,物流成本又居高不下。如果里面少了一包薯片、两瓶水,三包方便面,到底要不要及时补货?如果补货,物流和人力成本怎么算?此外,在一些高点位密度的区域,通常会摆放一排数台不同品牌的无人货架,彼此间如何“区隔”竞争,也是一大命题。
经过几轮淘汰、洗牌,那些供应链能力不足的无人货架项目方率先出局,接着,因抢占流量点位而导致不能连续融资的公司也逐步退出,沉淀下来的还是能联结产业资本,与零售领域关系密切的少数几家。有人说“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”,而一部互联网商业史,也许是“每个段子中的小明与老王”反复出现。从当年团购“百团大战”到视频直播的激战再到“共享单车”和“无人货架”的鏖战,雷同的故事一再上演。
潮退后的“无人货架”还有明天吗?如果有,又会怎样?
去年7月,阿里巴巴推出“淘咖啡”线下超市,其主打噱头便是“无人”。当时,这是这家中国电商巨头引领的继VR购物后的又一个趋势。倘若追根溯源,在更早一年前的2016年12月,亚马逊就开出了“Amazon Go”无人超市,从进门到选购商品,再到付款,全部自主化、智能化操作,涵盖了人脸识别、移动支付、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。但到了刚过去的第三届“淘宝造物节”,阿里巴巴已悄悄将风向转到了“MR虚拟技术”。它全称“混合现实”(Mixed Reality)虚拟实景技术,是对“虚拟现实”和“增强现实”的混合升级。
在阿里推出的名为“阿里买啊”的MR体验馆内,现场约300多平方米,有现实可触碰的商品。用户只要带上微软“Hololens”眼镜,就可点击、加入购物车操作了,内容展示形式也更多样化。不难发现,阿里虽然没有再刻意强调“无人模式”,但混合现实技术的引入运用,不啻为对“无人零售”的探索和对衍生购物模式的尝试。
经过一年多的市场洗礼,业界对无人零售已有了比较清晰的划分,至少在概念区别和功能界定上,它有三种模式:自动售货机、无人货架(无人货柜)和无人超市(便利店)。从产业链纵深角度看,未来不排除传统零售商和渠道商的加入,“无人”与“有人”的融合可能催生新的零售形态。无人零售领域的龙头型企业尚未出现,甚至连点滴迹象都不明,这意味着,潜力犹在,谁都有机会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有“人”在现场,并不必然是真人,也包括机器人。在同样打着“无人零售”旗号的苏宁小店,有个名叫“Biu小二”的服务型机器人,它可通过机械臂提供咖啡、果汁、冰激凌、盒饭、沙拉、小吃等商品,同时支持多人排队点单和批量协同制作。而在常规贩卖饮料、零食、清洁用品的区域,每件商品上都用一道RFID条形码作为标签,用户无需每件商品逐一扫码,可一次性将所有商品放入自助结账区的扫码区,机器将自动识别RFID码,给出商品总价,从而实现24小时无人服务和无人购物。
这几年,日本将机器人应用领域从生产、办公扩展至生活。如软银的接待机器人Pepper、制作寿司的机器人、AEON百货公司机器人售货员、松下和Lawson便利店联合测试开发的收银机器人等。这为“无人零售”描绘具体情境之余,也指明了一种根本性愿景——减少无意义,让生活更智能。
文章部分来源无人零售 |